close

 

DSP造就行動音樂廳()

/  謝宗桓/郭漢丞(U-Audio音響共和國網站總編輯)

 

音樂重播的世界,從單聲道進化到兩聲道的時代,引發了家用音響產業的革命浪潮,從唱片錄音到音響設備,一併掀起全面器材革新的浪潮,而家庭劇院的興起,則讓兩聲道音響進化到多聲道播放的時代。但消費者似乎分為兩個陣營,一是專聽兩聲道的「純音響族」,一是追求環繞包圍感的「多聲道劇院玩家」,但是對於喜愛汽車音響的朋友,似乎不可避免必須選擇環繞聲道,而車用音響的世界,也因為空間和供電設備的限制,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DSP處理是汽車音響的王道

在汽車音響的世界裡,我們很難簡單地用傳統兩聲道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對於所謂「純音響迷」,講究器材只是進入音響天地的第一步,要讓器材充分發揮實力,還必須練就一番空間擺位功夫,把音樂既有的音場、定位、空間感一一找出來。可是在汽車音響的世界裡,這些條件都不存在:每一個人都得要乖乖地坐在特定的位置,駕駛不是靠右,就是靠左,後座乘客或許可以自己調整位置,但以兩聲道的最佳聆聽位置而言,後座中央最符合所謂「皇帝位」,但相信即使是財力雄厚的後座買家,也不會甘心坐在中央扶手的位置吧?

 

DTS Surround Sound 5.1這項發明,改變了汽車音響的面貌。

 

既然汽車的空間已經先天受限,我們又希望能夠調整出如幻似真的立體音像,所能仰賴的就是DSP技術了。早在二十多年前,Jim Forsgate就已經給汽車音響迷正確的答案:當年創新設計的Fosgate Tate 101四聲道解碼器,已經預告了多聲道解碼在汽車音響的應用才是王道!

 

 在車室空間內你很難像家用音響一樣調整出所謂「皇帝位」。

 

Dolby DigitalDTS的競爭

回顧多聲道的歷史,Dolby Digital1987年推出Pro Logic編碼,當時試著將兩聲道的錄音變成四聲道環繞,而DVD出現以後,Dolby1992年推出Dolby Digital 5.1聲道的編碼技術,而隨後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我想很多人都忘了他們的全名)也在1993年推出了DTS Surround Sound 5.1,這兩項發明,改變了汽車音響的面貌。

 

在汽車音響的應用當中,眾多的喇叭是特點之一,入門級的房車至少要裝上六只喇叭單體,而高級房車甚至裝上將近二十只以上的單體,狂熱的汽車音響改裝迷可能還會再加工,努力放進更多的喇叭單體,以提高音壓表現。雖然我一直不認同汽車音響所謂的「車內音壓」競賽,因為沒有人可以聆聽超大音壓的系統,但汽車音響的應用絕對是多聲道的世界,僅裝上兩支喇叭,肯定沒辦法滿足車內所有乘客的聆聽需求,而Dolby DigitalDTS的多聲道技術,便成為創造「行動音樂廳」的關鍵技術。

 

數位晶片的出現,將音響系統帶入了另一個世代。

無論是Dolby DigitalDTS,都必須擁有一項重要的計算能力:將兩聲道的PCM數位訊號轉化為多聲道5.1格式,在轉化的過程中,Dolby DigitalDTS使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而使得兩者的音樂重播個性稍有不同。Dolby Digital的位元率較低,他們宣稱自己的演算法比較有效率,因此其位元率大約在384kbps~448kbps。而DTS則宣稱其演算較為傳真,故位元率約在768kbps~1536kbps。這項規格上的差異,使得兩大陣營相互爭辯其效果較好,但從數據上來看,DTS顯然比Dolby Digital的壓縮比率來得低,使得音響迷經常傾向於DTS,甚至購買軟體時也會指明有DTS編碼的版本。

 

規格本身沒有好壞

就我個人的試聽經驗,DTS在動態範圍與頻率響應上面,似乎有更好的表現,但就多聲道的環繞包圍感與空間定位感,則兩者相去不遠,甚至各有千秋。我無意在規格上偏袒哪一方,但必須要提醒消費者,Dolby DigitalDTS都是唱片製作時的基本規格,使用何種規格是唱片公司的選擇,至於最終產品的表現,不能以規格論定,而是看唱片公司製作的嚴謹度。

 

現在有許多擴大機已有內建DSP與時間修正調整功能。

從編碼規格而論,Dolby DigitalDTS都能重現清晰的聲音包圍感,但聲音品質還是要看唱片製作者是否有用心。這和音響媒體經常評比唱片錄音好壞一樣,同樣是Dolby DigitalDTS編碼,還是有好壞的差別,而不能從規格一概而論。無論採用哪一種編碼,如果唱片公司沒有用心製作,重播品質一樣不會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urboman206 的頭像
    turboman206

    turboman206的部落格

    turboman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