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動零件的聲音特性
在功率擴大機製作中,一般都使用到真空管(三極管)、電晶體與 FET 晶體這三種主動零件,我們現在先排除其他被動零件對聲音音色的影響,其實這三種主動元件確實有著不大相同的聲音。音響愛好者喜歡以「石仔聲」與「管仔聲」來區分晶體與管球的聲音,在發燒界裡,也常常見到兩派支持人馬各擁其主的激烈辯論,多年來爭執不休,也使得這個話題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討論著。依我的看法倒很簡單,可以由測量數據來證明其擁有優異特性的晶體零件,當然很樂意採用它,對於測量數據不太好看的真空管零件,只要用點心思設計,裝機時一樣可以做出很好的作品,唱出悅耳的好聲音。
一、電晶體的聲音
由電晶體構成的音頻電路,在不刻意以零件去調聲的運作環境中,一般聽來較真空管電路有更大的頻寬。通俗的說法是,高頻延伸的更高,低頻延伸的更低;這時聲音的細節會非常清楚,低音迎面而來的衝擊感也很實在,有著一切乾淨俐落、決不拖泥帶水的特性。喜歡的人說這才是「快速、夠力」的現代聲音;不喜歡的人則認為清晰有餘而質感不足。
二、真空管的聲音
由真空管構成的音頻電路,在不刻意以零件去調聲的運作環境中,一般聽到的頻寬會不如電晶體電路。通俗的說法是,低頻不像電晶體電路那麼「有夠力」,但其高頻的延伸方式,卻比電晶體電路更討好我們的耳朵;這時聲音的細節會很楚、很柔軟,還會帶點讓耳朵很舒服的染色;另一個很突出的是,真空管電路的中頻部分唱起人聲是中氣飽滿,樂器的聲音形體也更大些。喜歡的人說這才是叫「美聲」的聲音,不喜歡的人則認為一切軟趴趴,還有點模糊不清。
三、FET的聲音
由 FET 構成的音頻電路,在不刻意以零件去調聲的運作環境中,聽到的聲音,﹐有點像是電晶體電路,又有點像是真空管電路。喜歡的人說這是「兼容並蓄」的聲音,不喜歡的人會說,這簡直是「四不像」的聲音,沒有自己的特色!
哪種聲音最好?其實我已試過上述三種主動零件做成的機器,看暴力戰爭電影時,會把電晶體機器接在喇叭上,讓陣陣低頻能量一波波向我襲來;聽爵士樂時,會用上真空管機器,享受黑人歌手的嗓音;聽大編制的交響樂時,則是真空管機器與電晶體機器一起上場,只要聲音聽得喜歡,它們都是好機器。話又說回來了,聽個音樂哪要那麼麻煩,這也就是我有時會建議網友安裝真空館前級的原因了。
被動零件對聲音的影響
除了主動元件會影響聲音音色品質外,被動零件更是左右大局的重要角色。大家應聽過「改機」這名詞吧,這是一種對電路作局部加強,使之能發出更美好聲音的方法,而其中被改機者加強的部分,則是以被動零件為最大宗,以換用「更適用」的被動零件,達成電路的整體改善。
常用的電阻、電容與電感,不管是用在電源路徑上,或安裝在信號路徑上,不同材質的零件有不同的聲音。例如電源電路的電解電容,製作時會以多個小容量電解電容並聯成大容量電容使用,或在大容量電解電容上,並接小容量的金屬膜電容,以求得音頻各頻段的平衡,一個小小的零件就能讓聲音產生奇妙的作用。而在信號路徑上﹐可以使用具有不同聲底的各種電阻,或裝上不同材質的電容,調和出裝機者要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