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設計出欣賞音樂的最好工具”
                      採訪馬蘭士公司總工程師Ken Ishiwata

●音 翔


訪談錄

 

    馬蘭士國際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首席設計師Ken Ishiwata先生是一位寓居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日本人,他主要從事於CD機、放大器的設計,也設計揚聲器、卡座、調音器等音響產品。在馬蘭士的CD機和放大器中,有專門的KI Signature(KI簽名)版,這是經K.I先生改造並簽名的版本,它代表著一種很高的技術與藝術境界。此外馬蘭士產品中還有一個“原音特別版”(Original Special Edition),這一概念也是由K.I先生構想提出的,它同樣代表了對音樂品質的很高追求。6月29日,K.I先生訪問了本刊編輯部,並接受了我的採訪。以下是根據錄音整理的採訪內容。
    問:K.I先生,歡迎您來到我們編輯部。據我所知,中國不少發燒友都知道您的名字,您過去到過中國嗎?
    答:謝謝您,也謝謝大家。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訪問中國。我到歐洲三十多年了,一直住在那里。不過,我確實很希望能到中國來看看。
    問:許多人都知道馬蘭士有一個你的簽名版,能否告訴我們這個簽名版的由來嗎?
    答:好。可能你知道,KI Signalture首先產生於CD63,那並不是一件很昂貴的產品。這一做法出自於我的一種理念:好的音響不一定非得是很貴的。不幸的是,在音響圈內所謂的Hi-End產品幾乎都是天價,那是年輕的音響愛好者根本無法問津的。但你知道,對音樂和音響的激情,往往來自年輕人。這是一個很矛盾的現象,你知不知道,在日本,那里音響圈內HI-FI評論家的平均年齡有多大?差不多60歲!(笑),他們如何能與年輕人心靈相通,達到真正的交流?要知道,不同年齡段的人往往會被不同類型的音樂所打動,不同輩份的人之間,肯定是有代溝的,這個代溝也會表現在對音響的評價上。我過去二十多年來所做的工作主要就是向年輕人展示什麼是真正的好音響、好音樂。我想讓他們了解他們還沒有體驗過的好音響,獲得震撼的感覺,而且讓他們看到,那並不一定是很貴的東西。這也就是我搞簽名版的動機:要搞出讓年輕人買得起的、價格合理的而同時品質又高出同類產品許多的東西。我先搞出了CD63,后來又搞出了放大器PM-66的簽名版,那都是能產生美妙音樂感、真正可以稱為HI-FI的東西,而且是不貴的東西。真正設計得好的產品,也應該是有市場基礎的產品,市場定位非常重要。所以我選擇了在馬蘭士中挑選好的產品型號,並將其改造為更好產品的道路,讓KI簽名版與普通版產品在音樂性上有一個很明顯的差別。
除簽名版外,我還從馬蘭士眾多的產品里選出一些型號,將他們做成“原音特別版”(Original Special Edition),這項工作也已經搞了15年了。特別版與普通版的價格差別更小,但它們的音樂味卻也是明顯變濃了。
    問:特別版是怎麼搞起來的呢?
    答:這也是從CD 機開始的。你知道,世界最早生產CD機的是飛利浦和索尼公司,稍后有了許多日本品牌。當初,飛利浦採用的是14比特,而日本公司用的都是16比特量化技術。對一般消費者而言,都認為16比特的肯定比14比特的好,但事實上,從技術角度看,飛利浦的14比特機比日本當時的16比特機好許多,因為它採用了4倍超取樣,而日本的CD機都沒有用超取樣技術。但當時許多人不了解這一點,只認為16比特比14比特好,結果飛利浦的機器賣不出去,堆在倉庫里。於是我開始改造它們,這就是CD45,一種有限發行版,結果兩個禮拜就賣出去了1000多台,然后又有CD65等許多型號的改造。我將改造后的機器帶給英國音響雜志的評論家們聽,他們非常吃驚,“啊,簡直象模擬機的效果,簡直象LP!”這對我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從改造CD機開始,做起了改造其它器材的工作,特別版也就由此開始。
    問:將原版改為特別版需要做許多工作嗎?
    答:是有許多工作需要做。例如我首先要改機箱,我將底板改為了銅板。你知道銅的導電性非常好,用它做機板,可以有效避免外來的干擾。當然這一改造的作用還不止此,因為無論CD機還是放大器內中都有電路板,上面有許許多多的元件,其中不少地方都需要接地,但事實上,由於普通機殼的阻抗相對較大,這些接地點的電位並不為零,而且此處與彼處還存在一些差異。改用了銅板,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應該說,我解決的問題中,也許不少都是很細小的。但這里一處小問題,那里一處小問題,累積在一起就成了大問題,這就是我做的工作。又比如說,機器的許多元件,都有各自的特點個性,就象人一樣。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很難和諧一致。我做的工作就是調整它們的個性,達到總體上的和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有時候自己設計零件,花很多時間讓工廠去做這些零件,這是很費時間的事情,但結果是提高了器材的音樂表現力。總之得明白這一點,最好的元件放在一起並不一定出最好的效果,就象足球一樣,世界最好的球員組成的球隊並不一定能打贏AC米蘭,因為配合有問題。所以一個全部採用高檔元件的器材並不就等於是高檔的器材。
    問:那現在我們面前有兩個概念:一是KI簽名版,一是原音特別版,這二者都出自於你,二者是一回事嗎?
    答:不,“原音特別版”在品質上雖然比普通版好出許多,但它受價位的限制比較大,價格不能過高,一般只比普通版高20%.我是盡最大努力讓這20%的價格提昇能產生很大的、比如80%的品質提昇,但畢竟要很注意成本;簽名版的價格會更高些,也許較普通版會翻倍,但它的音樂性會更好,這是肯定的。現在有許多所謂Hi-End產品,價格高得出奇,但聽起來並不見什麼特別處。作為設計師,我不能這樣干。我必需在不太大的價格提昇里實現品質實實在在的改變,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也是這項工作的激動人心之處。
    問:能否為我們的讀者講一點您個人的經曆?
    答:我小時候曾在一家天主教小學讀書,那是一所培養發掘精英的學校,壓力過大,32個學生中有4 個因此而退學。我的成績每科都在20~28名中徘徊,這當然不好啦,自那以后,我對玩耍的興趣更甚於學習。初中高中我都學過小提琴,喜歡音樂,也喜歡音響,我開始自己做放大器,因為那時我根本買不起Hi-Fi。一天,一個朋友的老爸知道了我喜歡音響,便邀我去他家聽音樂。那一天的經曆我永遠忘不了。“啊,那麼好的聲音!”雖然還是單聲道,但我卻受到極大的震動。那是一個美國女歌唱家的演唱,我覺得簡直不可思議。我想知道這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看了一下器材,一對樂富豪的喇叭,一個Ortofon SPU唱機,他自制的膽前級,還有就是馬蘭士的Model 7。這以前我還不知道有馬蘭士這個品牌。那時我很窮,請他把馬蘭士借給我,我決心要“拷貝”一台。翻版的工作做完時,我激動異常,然而接上一放,什麼聲音都出不來!當然,我后來發現了問題所在,這個不成功的經曆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更重要的是對Hi-Fi 的體驗改變了我的生活。
    問:您是什麼時候去的馬蘭士呢?
    答:那是在1978年。離開學校以后,我開始考慮自己的職業,我當時很想離開日本,而那時離開日本最快捷的途徑就是到飛機或船上去工作。我決定到船上去做一個音響技師,問題在於國際認可的一級音響工程師及操作員得通過政府考試。這花了我5年的時間。在我通過考試那年,1500個考生中只有7人通過,我自知自己並不是真那麼有本事,只是非常走運。但后來的船上生活使我覺得不適應,我便利用先鋒公司招聘技術人員的機會加入了這家公司。8個月后我到了歐洲,那是1968年的事。從那以后,我就一直住在歐洲。我在先鋒的歐洲公司干了3年,我是當時歐洲僅有的4個能做包括產品設計在內的任何事情的4個日籍工程師之一。后來我調了職,然后由於私人原因,我辭職去了比利時。再后來我進了馬蘭士。
    問:您如何看待現場演奏與Hi-Fi欣賞?您的器材可以完全再現現場演出嗎?
    答:對我來說,聽音樂會和聽音響是不同的兩回事,因為事實上任何人都無法把現場音樂會“搬到”家里的音響中去。人在音樂廳中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那種氣氛,那種現場感,你在家里是體驗不到的。錄音往往和現場的差異很大,如何捕捉現場的氣氛是錄音師的事,我的任務在於如何將音源(CD、LD)中的所有細節盡量不失真地重播出來。我也常常比較現場音樂會與Hi-Fi重播,但我認為它們不可能是一樣的。你要在家中重現出現場的效果,辦法只有一個:把音樂家請到家中來(笑)。
    問:我聽人說,您的聽覺非常敏銳,是音響界少有的幾個“金耳朵”之一,是這樣嗎?
    答:不是耳朵,是我的心(笑),是對音樂的激情。
    問:你的敏銳聽覺是得自於先天還是訓練?
    答:主要是訓練,大量的每天不斷的訓練,帶著激情去聽音樂,也帶著激情去聽音響。
    問:您的設計理念是什麼?
    答:非常簡單。我們所設計生產的,只是獲得音樂享受的工具,我只想設計出最好的工具,僅此而已。
    問:這也是馬蘭士的哲學嗎?
    答:是,是這樣。
    問:您平日依據什麼標準向人推荐音響器材?
    答:愛音樂和音響的人有許許多多,有人往往會對別人說:這是最好的音響系統,你應該選擇這套系統。但如果聽者從中受不到感動,對他而言,就很難說是最好的系統。也許這套音響很貴,但如果打動不了聽者,也是沒什麼用的。我經常對人說,相信你自己的耳朵和自己的心,能使你感到悅耳,使你感動的音響就是好的音響。所以我從來不、絕對不將某套系統強加給別人。
    問:您是音響界有影響的設計師,能否請您談談對英美日本等國音響文化的看法?
    答:很多人認為日本有了不起的音響文化,我從來不這樣看。應該說音響開始於英美歐洲,60年代以前日本只是拷貝美國、英國的東西,而說不上有什麼Hi-Fi文化。今天我們都知道有美國人的Hi-Fi觀,什麼是美國的Hi-Fi觀呢?假如有一套斯坦威鋼琴在演奏,那麼美國的音響迷所希望的是在家中重放出比實際的斯坦威感覺還大一倍的效果,他們會說:“呵,這才夠勁,這才是Hi-Fi。”英國呢?他們不在乎音箱小了一點,場面小了一點,他們的住房沒美國那麼大。他們認為關鍵在音色的準確,定位的準確,各頻段比例的準確。再看日本,我說日本沒有什麼自己的Hi-Fi文化,但有一點,日本的產品是非常非常可靠的,那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說到這里,我就想說說馬蘭士。我認為馬蘭士正兼有三者之長:它誕生在美國,它是歐洲飛利浦的子公司,得到了飛利浦很多的技術支持,而同時它又在日本人很好的組織管理之下,具有日本最好的工藝。這是一家非常獨特的公司,沒有哪家公司具有這樣多長處相結合的背景。我相信很多人會同意我的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urboman206 的頭像
    turboman206

    turboman206的部落格

    turboman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